原文有"其事虽未行"句。
秦氏的建议没有实行,与它感人之力无关,因此移作总批的时候删去此句,又补加"遗簪更衣诸文"六字,透露天香楼一节的部份内容。
两处改写都只能是畸笏自己的手笔。
靖本这是第三段总批,除了添上这一段──新删本两条批拼成的──与庚本补抄的删天香前总批大致相同。
第一段关于秦氏托梦嘱买祭祀产业预防抄没,庚本多一句:"然必写出自可卿之意也,则又有他意寓焉。
"
吴世昌在"红楼梦探源"中指出本来应当元春托梦父母,才合书中线索。
宋淇"论大观园"一文中据此推测"现在从元春移到可卿身上,无非让秦可卿立功,对贾家也算有了贡献。
否则秦可卿实在没有资格跻身于正十二钗之列,虽然名居最末,正副等名位的排列固然同身分、容貌、才学等有关,同品行也有关。
"(明报月刊一九七二年九月号第六页)这就是批的"又有他意寓焉",没有说明,想必因为顾到当时一般人的见解,立功也仍旧不能赎罪,徒然引起论争。
天香楼隐去奸情后,更可以不必提了,因此靖本总批删去此句。
庚本删天香前第二段总批如下:
荣宁世家未有不尊家训者,虽贾珍当奢,岂明逆父哉?故写敬老不管,然后姿(恣)意,方见笔笔周到。
靖本作:
贾珍虽奢淫,岂能逆父哉?特因敬老不管,然后恣意,足为世家之戒。
贾珍虽然好色,按照我们的双重标准,如果没有逆伦行为,似不能称"淫"。
尤其此处是说他穷奢极侈为秦氏办丧事,"淫"字牵涉秦氏,显然是删天香前的原文。
庚本虽然是删前本总批,这字眼已经改掉了。
庚本补抄的两回总批──第十三、第二十一回──都是一七六七年后上半部编了十回本之后,从旧一回本上抄来的,年份很晚。
当初删了天香楼,畸笏补充总批,添了一段,原有的两段删去一句,其余照抄,没注意"淫"字有问题,标题诗更甚,写秦氏"一步行来错,回头已百年"。
靖本这三段总批、一首诗都不分段,作一长批。
第二段末句原文"方见笔笔周到",下接"秦可卿淫丧天香楼,作者用史笔也","笔"字重复,因此"方见笔笔周到"改为"足为世家之戒"。
甲戌本回前总批,秦氏"一失足成千古恨"那首标题诗已经删去,显然在靖本总批之后。
因此甲戌本此回虽然是新删本,只限正文与散批、回后批,回前总批是后加的。
在靖本总批与甲戌本总批之间,畸笏又看到那本旧一回本,大概是抽换回内删改部份,这次发觉总批"淫"字不妥,改写"虽贾珍当奢",但是这句秃头秃脑的有点突兀,所以上面又加上一句"荣宁世家未有不尊家训者"。
此句其实解释得多余,因此这条批收入甲戌本回前总批的时候,又改写过,删去首句。
为什么"敬老不管",也讲得详细些:"贾珍尚奢,岂有不请父命之理?因敬(下缺三字,疑是"老修仙")要紧,不问家事,故得姿(恣)意放为(以下缺字)。
"
"另设一坛于天香楼上",靖本"天香楼"作"西帆楼"。
同回写棺木用"樯木",甲戌本眉批:"樯者舟具也,所谓人生若泛舟而已……"楼名"西帆",也就是西去的归帆,用同一个比喻。
甲戌本天香楼上设坛句,畸笏批"删却",因此靖本改名西帆楼,否则这两个本子上批语都屡次提起删"天香楼事",而天香楼上设坛打四十九日解冤洗孽醮,分明秦氏是吊死在这楼上,所以需要禳解,暗示太明显。
靖本此回是紧接着新删本之后,第一个有回前总批的抄本,这是一个力证──靖本也是四回一册,格式、字数、行数、装订方式同甲戌本,八十回缺两回多,有三十五回无批,仿佛也是拼凑成的本子。
(注二十二)
(第3页)
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,否则将出现无法翻页或章节内容丢失等现象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