若问谢琰最欣赏的, 无非是姜晨一贯从容之态。在他的身上, 谢琰似乎总能看到些父亲谢安的影子。
一样的泰然不惊。
迄今为止, 谢琰尚未见过他有何失态之举。似乎面对任何局势, 也从不忧心。这种心态,在叔父那般历经两朝风雨的老臣身上, 不足为怪。放在一个八岁童子身上,该令人称奇。可若此人是他, 谢琰又觉, 合该如此。
说他像养尊处优的王室贵胄, 他与挽莲的主从之分却不分明,说他是不谙世事因此平易近人的世家稚子, 他所知所学, 显然又不仅仅如此。书法绘画插花布阵山川地理医术杂文, 他都有所涉猎。与他相谈,不会无话可说。他并不多言, 却并不令人觉得冷淡。而当面对威胁之时, 有他相助,又令人觉得意外的安心。
或者, 对朋友而言, 他本就是个令人极为安心之人。
姜晨还不知他竟能得如此之高的评价。倘若知晓, 也终究不过一笑哂之。直面死亡, 直面多少胜于死亡之事,试问如今还有何事,能让他色变和心动。
“谢封, 此番项城之事,你莫非以为就此结束么?”语气很有些沉重。
谢琰听着谢玄三言两语,头一次因着堂兄之言,皱起眉头。
谢琰捏了捏拳头,撇过头去,“堂兄之意,琰不明白。”
谢玄见他一副不愿深谈模样,便知他并不愿放弃同窗之义,道,“北境之围已解。鸟尽弓藏。我谢氏有叔父如日中天,可过犹不及。此战之后,谢氏你我免不得急流勇退,外放一二年,至于马文才,他父亲本就是杭州太守,四品大员,加之牵涉桓氏一族……如今他挂着镇北大将之名,手中却并无虎符实权。皇帝心思,已显而易见。”
他,并不完全信任这位天纵之才。
谢琰对他的言辞有些抵触,“堂兄此言差矣。我与文才,莫逆之交。君子之交,岂能因外物改换。”
“为兄知你重情重义,但你要明白,谢氏不容有失。”
听他的口气放松了些,谢琰认真回答,“君子有所为,有所不为。堂兄,这世上有些事我不得不做,但有些事,还是可以不做。”
因上者意愿而与志同道合之友分道扬镳,他就可以不做。
“漫灌项城。即便预先引出了城中百姓。”谢玄语气带上了些许警惕,“谢封,你知他本性如何?”
谢琰道,“知他有收复北地之心,足矣。”
谢玄叹了口气,“你向来