上述实事说明,汉中盆地古代农田水利设施至今所产生的实际效用和不断改进利用,
与诸葛亮当年在汉中休士劝农时,开拓农田、兴修水利、
发展生产的丰功伟绩是分不开的。
在边疆治理上,诸葛亮重新划分行政区,增加郡的数量、
大力推进郡县制,并通过将地方态度恶劣的豪强迁往成都的策略进一步削弱地方势力。
同时,他还笼络当地各民族首领以及大姓氏族,
许以特权协助蜀汉政权统治蜀地南部地区。他推行少数民族与汉族官吏交流制度,
增强蜀汉政权对南部地区的管理。
除此之外,诸葛亮还在少数民族地区推广先进的汉族农业技术,
提高当地生活水平,并允许汉人前往少数民族地区生活。
另外,诸葛亮不仅尊重当地少数民族信仰,也利用当地人信奉鬼神的风俗,
宣扬封建君臣关系,强化蜀汉政权的正统性。
蜀汉西北部生活着氐、羌两个民族。由于此处是蜀汉与曹魏的边界之地,
诸葛亮希望与此处建立更有效的联系。为此,他实行以军事镇压为主、
安抚为辅的边疆治理政策。另外,他还通过重用氐、
羌民族中有较大威望的马超和姜维两位将军来加强氐、羌民族与蜀汉的关系。
诸葛亮所处的时代,正是中国书法艺术趋向成熟的时代。
诸葛亮喜爱书法,在青少年时代就进行过刻苦的训练,
能写多种字体,篆书、八分、草书都写得很出色。
南朝梁陶弘景是一位大书法家,他所着《刀剑录》记载:“蜀章武元年辛丑(221年),
采金牛山铁,铸八铁剑,各长三尺六寸,……并是孔明书作风角处所。”
虞荔《古鼎录》记载:“诸葛亮杀王双,还定军山,
铸一鼎,埋于汉川,其文曰:定军鼎。又作八阵鼎,沉永安水中,皆大篆书。”
“先主章武二年(222年),于汉川铸一鼎,名克汉鼎,置丙穴中,
八分书又铸一鼎于成都武担山,名受禅鼎;又铸一鼎于剑山口,
名剑山鼎。并小篆书,皆武侯迹。”“章武三年(223年)义作二鼎,
一与鲁王,文曰:‘富贵昌,宜侯王。’;一与梁王,
文曰:‘大吉祥,宜公王。’并古隶书,高三尺,皆